2016 年 8 月,根據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通協)和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編纂《中國工業史》的要求,按照中通協擬定的《中國通用機械工業發展史》提綱,風機分會組織有關人員撰寫了《中國風機工業發展史(初稿)》。 2016 年 9 月,參加了中通協召開的“發展史”匯報工作會議,按照黃鸝會長和隋永濱名譽會長的要求,風機分會進一步組織了修改, 2016 年 11 月按時完成了《中國通用機械工業發展史(風機工業發展史)》的上報工作。
蘇永強名譽會長非常重視此項工作,多次要求風機分會要以《中國風機工業發展史》做為風機分會重中之重的工作并提出具體要求。
進入 2017 年以來,風機分會在蘇永強名譽會長的親自領導主抓下對“風機工業發展史”不斷進行補充和完善,并請風機行業有關專家審閱,提出建議和修改意見。同時,按照中通協的指示精神,經過多次反復修改,于 2017 年 12 月完成了《中國風機工業發展史》的編撰工作。
《中國風機工業發展史》從 1949 ~ 2015 年記錄了五個歷史階段:
一、中國風機制造業的起步與發展( 1949 ~ 1978 年)
二、風機行業開創新局面( 1979 ~ 1985 年)
三、風機行業整體水平全面提升( 1986 ~ 2005 年)
四、風機行業實現國產化重大突破( 2006 ~ 2010 年)
五、風機制造業發展進入新常態( 2011 ~ 2015 年)
風機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國成立 66 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 37 年來,在黨和國家正確方針指引下,在國家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通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中國風機制造業取得了輝煌成就,為國民經濟發展、基礎建設和國防建設等提供了一大批成套裝備和重大產品,全行業的綜合素質、產品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提升。風機行業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技術創新有力地推動了風機行業的發展,形成了集科研、設計、制造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的工業體系。
在 1949 ~ 2015 年的 66 年中,我國風機制造業由零散的企業從事零部件修配和測繪仿制的基礎起步,走過了 66 年曲折的發展歷程,現已發展成為風機制造大國。風機制造業的規模發展壯大得益于為國民經濟各領域提供單機和成套裝備的市場拉動;風機制造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得益于我國石油、化工、煤炭、冶金、火電、核電、西氣東輸、天然氣液化氣、船舶、地鐵、隧道、紡織、建材、消防排煙、環保等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的推動,形成了完整的產品開發、設計、制造、試驗、標準制定、產品檢測到售后服務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支柱產業。
半個多世紀以來,以沈鼓、陜鼓、上鼓、重通為代表重點骨干企業以“讓中國裝備與世界同步”的強國使命和歷史責任,發揚“敢為天下先”的企業精神,堅持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在風機技術方面積累了比肩國際一流的核心技術和制造能力,不斷填補國內空白,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樹立了多項新的里程碑,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國風機制造業用 66 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 100 多年的歷史。“十二五”期間,我國風機制造業已開始轉型升級,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在 100 年的時候,我國風機制造業將進入世界制造強國的行列, 100 年之后,將成為引領世界風機制造業發展的強國。